纺织行业亟待打造绿色供应链

            

发布日期:2018-08-23     信息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浏览数:8174    分享到: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推荐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中,绿色供应链部分首次将纺织服装列入申报范围,鼓励行业中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绿色供应链管理基础好的核心制造企业申报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timg.jpg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把“科技、绿色、时尚”作为纺织行业新的定位,倡导行业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应用为抓手,持续不断地推进纺织行业绿色发展。不过,纺织行业绿色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改进理念,抓住重点,特别是亟待在绿色供应链发展上寻求更大的突破。

创新管理方式 强化协同转型

  纺织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根据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纺织业废水排放量23.7亿吨,居第三位;纺织业COD排放居工业行业中的第四位。

  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纺织工业绿色发展,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还需要创新环境管理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市场化和社会化手段的应用,形成政府监管、市场驱动和公众参与的协同管理机制,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创新性环境管理方式,依托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的供应关系,以采购为纽带,通过核心企业开展的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采购等工作所形成的正向激励,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化水平共同提升。

  就纺织行业而言,其产业链条长,制造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大;终端产品的季节性特征明显,而且属于易耗品,社会需求量大。

  通过打造绿色供应链,发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格局,可以对纺织产品设计、生产、流通、销售、回收、再利用、处理等环节进行环境管理,同时推动设计商、供货商、生产者、物流商、经销商、消费者等多方主体行为方式转变,进而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模式,改善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

完善制度环境 引导企业大力实践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等一系列政策标准,实施了绿色制造示范等支持项目,积极引导纺织等行业领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构建从原料、生产、营销、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纺织循环体系,培育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根据《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四个重点领域,开展了两批绿色制造示范工作,在刚刚启动的第三批示范工作中,绿色供应链示范领域新增了纺织服装行业,这对于发掘纺织行业优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树立行业典型,带动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除了国家推动之外,一些第三方机构也开展了相关实践。2008年,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启动“清洁始于设计”项目,引导跨国服装品牌和零售商打造绿色供应链,以减少相关工厂产生的环境影响。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20多家印染企业通过相关改造,全年累计节水近400万吨,节煤逾3万吨,节省成本逾800万美元。

  2014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开发了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用于评价纺织、电子等行业的企业供应链环境管理表现。《2017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显示,H&M、GAP、阿迪达斯、耐克、溢达、李宁、雅戈尔等纺织企业打造的绿色供应链,已经具有一定的行业示范作用。

找准切入重点 全面提升绿色水平

  从全球视角看,国外纺织企业率先将绿色供应链运用到实践中,一些跨国企业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或多或少地带动了产业绿色发展。从国内视角看,虽然已存相关政策标准,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实践,但是真正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国内企业还微乎其微。为了调动广大纺织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积极性,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由于大多数纺织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的认知度并不高,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因此,主动延伸企业社会责任,并打造绿色供应链的纺织企业明显较少。为了引导企业参与,一方面建议组织行业专家及优秀企业深入地方,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纺织企业集聚区,开展绿色供应链政策宣贯和经验分享工作,提高企业对此项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建议出台《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率先以团体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形式呈现,条件成熟后再将其上升为国家标准,为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提供模式参考;探索出台《纺织行业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为政府或第三方机构发掘优秀纺织企业,提供更为客观的判断依据。

  其次,形成稳定的正向激励。推动纺织工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方主体、多项制度、多个机制,很难一蹴而就。其中,生产环节最为关键,上游企业的绿色生产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推动纺织品绿色生产,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水耗以及减少相关污染物排放。为此,需要开展生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购置先进的环境治理设施等工作。但这对企业来说,往往意味硬投入,而且这些投入会沿着产业链逐级传递,最终体现在终端纺织品销售价格上。从全生命周期看,绿色纺织品的环境影响降低了,但是其价格却升高了。在尚未形成绿色消费氛围的现状下,绿色纺织品很难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为破解此困境,在加大环境执法及司法力度同时,还应形成稳定、持续的正向激励,特别是加大对绿色纺织企业的税收减免,以及放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审批门槛,使企业能够从绿色行为中受益,以此调动起广大纺织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热情。

  再次,抓好工作的关键环节。纺织品产业链条较长,涉及纤维制造、纺纱、织布、印染、制衣、水洗、包装等多个环节,当然不同环节的生态环境影响也会有所差别。其中,印染环节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因此,应抓住问题的关键,重点引导印染品采购企业去打造绿色供应链,以此可以带动印染企业提升绿色生产水平。此外,生产终端纺织品的企业也需要重点关注。与产业链条上的其他企业相比,这类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对整条产业链的带动性较强,若能建立起科学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对产品设计、生产、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面环境管理。在锁定这两类主体后,可以引导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企业率先去打造绿色供应链,以取得事半功倍效果,最大程度带动全链条绿色化水平提升。除生产企业外,大型电商平台、超市及商场也具有较强的行业带动性。这是因为终端纺织品主要在这些大型平台或场所销售。通过引导这类主体去打造绿色供应链,特别是把好绿色采购关,对供货商进行科学管理,可以将激励效果逐级传递到纺织品生产及物流企业,带动相关企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返回
上一篇:中国区首播!第三届全球制造业与工业化峰会重磅推出! 上一篇:我国加快资本市场开放节奏和幅度